全媒體記者 朱劍鋒 汪洋
5月22日,記者走進平輿縣射橋鎮東關居委會共同富裕加工園區漁業加工廠里看到,這里到處是一片忙碌的景象:婦女、老人三五成群,談笑中飛梭走線,旁邊堆放著許多制作好的地籠網。除外出務工人員,該村里大部分村民都在從事漁網具生產,并不起眼的小漁網,不僅讓東關居委會村民走上了脫貧致富路,而且帶動了數百名農民就業,成為一項名副其實的特色致富產業。
平輿縣射橋鎮東關居委會村民葉超峰幾年前出差至沿海農村,看到漁民們用一種叫‘地籠網’的漁具,捕水中的黃鱔、河蝦,效果很好,當時就覺得有商機。于是,他買了一條樣品,回家仿照趕做了幾千條,運到南方很快竟銷售一空。投石問路后,他的膽子更大了,趕南方城市以及沿海一帶,備材料,訂計劃。為了趕制快銷,他既當客戶“采購員”,又當網農“銷售員”,將材料分發給左鄰右舍加工,分散制作,統一驗收。加工這種“地籠網”操作簡單,一學便會,所需原材料也不多,老少皆宜均能掙錢。隨著從事“地籠網”加工能致富的消息不脛而走,射橋鎮東關居委會數百人開始跟著葉超峰搞起了“地籠網”加工。
葉超峰介紹:“我們干這個漁業地籠加工已經四五年了,帶動了有近百人編織地籠。我們實行現金日結算,漁網銷往全國各地,供不應求。原來我們是一個小加工廠,在鄉鎮和村里的指導下,搬到共同富裕加工園,這里的環境比較好。工廠招工對準的年齡是15到75歲之間。每人每天能夠收入五六十塊錢。”
扎網框、繚網須、套網布……東關社區的編織地籠網勞動強度小、技能要求低,工藝簡單、輕便、純手工,不受時間、場地、天氣限制,勞動強度小,村里的老弱病殘也都能干,即使是七八十歲的老頭、老太每月也能掙個一兩千元。用村民的話說就是:人家用地籠捉魚蝦,俺們編地籠“攏”錢。漁網具產業規模擴大,進一步吸納了社區里閑置勞動力,村民實現坐地生財。
平輿縣射橋鎮精心謀劃,千方百計增加群眾的務工收入。結合產業特點和低收入戶的實際情況,東關社區通過積極協調、指導幫扶,讓不少群眾在漁網產業鏈中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活計,讓村民擁有穩定收入,走上增收致富的道路。(編輯 李宗文)
免責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XXX(非駐馬店廣視網、駐馬店融媒、駐馬店網絡問政、掌上駐馬店、駐馬店頭條、駐馬店廣播電視臺)”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作品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凡是本網原創的作品,拒絕任何不保留版權的轉載,如需轉載請標注來源并添加本文鏈接:http://www.vayoma.com/showinfo-11-323413-0.html,否則承擔相應法律后果。